好走?

Print第一次讀書會時,有些參與的同學有疑問:「我在病房看到的是,有些人好走,有些人不好走,那為什麼這本書要叫做『好走』?」

我想,我們對所謂的「好走」,都有一些想像。有人覺得要子孫環伺,有人覺得要無病無痛,有人覺得要了無遺憾……這些種種,都是我們對「好走」的投射,裡頭有各種各樣的心思,當然包括我們的恐懼。

如果說,我們的中文書名「好走」的確體現了作者凱薩琳的部分心意,那我們就不能從這些心思的投射來理解臨終過程的「好走」,而必須回到這本書原題中的一個關鍵字:”grace”。

英文的”grace”有好幾層意思,其中有一層在中文裡可以翻譯為「恩寵」或「恩典」。在基督教的脈絡中,恩寵不是爭取來的,也與德行無關,而是來自上帝的白白給予,無差別的恩賜。

本書的原題為”the grace in dying”,可以直譯為「臨終的恩寵」。這個譯法會讓許多人詫異,特別是在安寧病房工作的人,因為他們在臨終過程中看到的是許多磨難、許多掙扎、許多痛苦。這麼多的受苦,哪來的恩寵?

作者凱薩琳特別選用”the grace in dying”為題,是要指出,即使臨終要遭受這麼大的苦,但這些苦難中,我們還是可以看見”grace”,看見這個過程中白白給予我們的恩寵。

凱薩琳開宗明義就強調,「死亡是安全的」,其實她這句話明白談的,就是這個恩寵。死亡是一個從肉身的存在返歸我們所來之處(存有本源)的歷程,不關你是販夫走卒還是貴族名流,死亡都是你必然要走的,一個自然的過程。而且,死亡不是走向毀滅,而是一種向所來之處的回歸,一種必要的生命轉化。

我們如果只看到臨終的苦難折磨,沒有看到其中的生命轉化,那我們就沒有看到”grace”,看到這個白白給予我們的、每一個人都平等享有的恩寵。所以,能夠「開眼」,看見臨終時刻的生命轉化,其實是關鍵之所在,這也就是為什麼作者在序言中強調,「臨終」、「修行」和「靈性成長」在根本上的一體性。

安寧病房是生死場,但是對修行人來說,它也是生死的道場,臨終的陪伴工作,讓我們更貼近生命的實相,不會迷失人世,盲目地汲汲營營。因此安寧照顧,不僅是陪伴,也是修行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